领袖意见

深度剖析国内外互联网业内动态,分享产品设计、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网络营销资源共享、产品运营、产品市场和项目管理等专业产品知识
学习交流

小红书种草的9大误区和常见错误


小红书种草的特点在于其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传播性。小红书平台上的用户通常是年轻时尚、追求品质的群体,他们的消费习惯和需求比较接近,因此种草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小红书平台上的种草内容多为用户真实的购物体验和使用心得,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真实性。这些优点让小红书种草成为品牌商绕不开的一种营销方式。

但是大家对于小红书的态度,非常两极。有的通过小红书,持续不断的为店铺引流,有的砸了钱,并没有取得效果。很多品牌在小红书拿不到结果,种草的笔记变成低效、无效种草。

云齐邦结合自己小红书运营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在小红书种草中的9个常见误区。

1. 没做好产品定位,内容同质化

和产品有关的人群、产品卖点、场景等没有做好,种草笔记只是在介绍品,导致小红书笔记同质化,大家讲的都差不多。这种内容,转化率非常差。

毕竟消费者购买东西本来就会挑选比较,结果内容呈现商品的卖点、买点都差不都,效果一定不好。

2. 直接列举产品卖点甚至多卖点

在种草时,如果内容都是在列举产品的卖点,突出产品的功能,效果,成分等,给消费者一种文字版详情页的感觉,其中还不乏消费者不懂的专业术语。这样的内容越详细,效果越差。

而且呈现的很多卖点,是该类产品都应该具备的卖点,这样的内容完全起不到种草的作用。就好像你是个卖牙膏的,你告诉大家,你的牙膏能快速亮白牙齿,祛除牙垢,如果牙膏这种基本功能点都没有,那是涂料!

现在的消费者,非常聪明,长期泡在网络上,哪些是广告,哪些是种草文,很容易判断,他们希望通过小红书,看到的是用户的分享,这种一上来就单刀直入,巴不得赶紧把卖点塞给消费者的内容,最容易被消费者拒绝。

列举多个卖点的,这种比第一种,更加赤裸裸,就差在标题上写上“广告”2个字了。一个卖点唯恐不能突出自己,把产品好几个卖点依次罗列,这种问题的根本,是品牌方自己都没找到核心卖点,在策略上偷懒,产出的内容一定也没办法让消费者产生印象。

3. 达人和产品合影

品牌方的同学平时也是小红书的用户,日常你们看到这样的照片,你们不会发自内心觉得违和吗?

站在一个正常分享者的角度,谁没事分享个产品,还要和产品来个合影?

这种内容小红书的用户会第一时间划过。

虽然不少种草达人这种笔记数据不会差,但是很多数据都是优化出来的,对于很多预算充足的品牌来说,基础体量不小,他们不看也无法看到小红书种草的即时提升,所以只看小红书点赞收藏评论等数据,而数据这种东西,优化起来完全没难度,尤其对于想持续恰饭的达人而言。

4. 没有制造共鸣

消费者为什么购买一款产品?

是因为有需求,产品能解决用户问题。

文字很重要的是制造共鸣感。

但是很多内容,没有用户痛点、没有场景,顶多说自己有什么问题,通过闺蜜、朋友介绍了某款产品,然后用了不错,迫不及待开始种草。

消费者完全没有共鸣感,所以种草效果不理想。

这种内容,产品的引出太突兀,小红书的用户已经免疫。

5. 唯粉丝论,过于依赖中头部达人

有的品牌认为,中头部的达人,数据不错,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与其投放10个小达人,还不如投放1个中头部达人,见过好几个品牌方,十几万二十万的预算,投放的达人均价却是1万+,而且还有好几个是软植入,数据好看。

从执行的角度来说,找几十个中头部达人的肯定比找一两百个中小达人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但是从效果角度而言,这种做法不可取。

有这种想法的,还是把小红书当成公众号来投放,总觉得粉丝多就会带来确定性的结果。但实际上粉丝多,小眼睛翻车的也经常出现。

6. 种草断断续续,跟着大促节奏来

不少的品牌,问他们是否有投放,他们的回答是每次大促前投放一波,然后平时不投放,或者投放很少。

开车的人都知道,在高速上的油耗,比城市道路低。那是因为城市道路,好不容易速度起来,红灯归0,再启动。归0,再启动,需要有更多的汽油助推。

内容种草也有同样的作用;

1)产品给到消费者的曝光和种草,应该是持续的,大量消费者不会通过一次种草就完成购买,如果是断断续续,无法多次触达消费者,一定会被其他竞品抢走注意力,甚至消费者的对比时候,都无法看到品牌更多的内容,具体可参考我之前写过的《新消费|营销误区系列03:种草是进攻,也是防守》

2)在投放端,如果是持续的种草,多次触达形成的用户转化率,也必然高于阶段性种草的转化率,对于品牌方而言,资金的使用率会更高

3)每天都与各种新的消费者有产品的购买需求,如果平时不拉新,就拱手让给竞品,非常可惜

4)最重要的是,大促是囤货心智,很多老客看重的是大促的优惠。如果只是把大促当成拉新,效果反而没有日常好,谁不希望在大促时候,买点平时用着感觉不错的产品呢?

7. 内容方向单一

很多品牌有个误区,认为坚持固定内容方向,是在打造统一的产品心智。其实,统一的产品心智,是产品卖点统一,而不是内容固化。

1)内容是公开的,没有产品的支撑,单纯的内容创新,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一旦出现内容同质化,内容的转化率就会下降。所以,品牌应该积极主动的制造新的内容方向,这样内容的ROI才可能高。

2)内容是有时效性,大家喜欢看到变化的内容,尤其是对于社交平台资深用户而言,重复性的内容,甚至连点击欲望都没有。社会热点、行业热点、时节等都可以和产品内容结合。

3)不同的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期望是不同的。以猫粮为例,功能说来说去,都差不多:不软便,玻璃胃克星,不黑下巴,除此外,有的消费者在意性价比,有的在意单一肉源,有的在意代工厂的实力,有的在意鲜肉,有的在意蛋白质含量,有的在意出游时候小包装的便携性。所以,绝对不是一套内容面向所有消费者,而是在消费者里,找到更高频的用户,通过内容转化他们。

4)大促时候,平台限流,投流笔记的测试、放量,合集和清单型笔记的比例等,都涉及到内容的节奏。

8. 希望种草,快速看到效果

毕竟花了钱,所有人都希望快速看到产出,要是能像达人直播那有,开播瞬间就看到结果,岂不是爽歪歪?

种草的效果,不只是销售额,包括了品牌词的搜索、产品词的搜索、访客数浏览量、加购人数等,都是衡量站外种草是否有效的指标。

因为种草是潜移默化的心智影响逻辑,消费者哪怕对某产品感兴趣,也不会马上下单,而是会挑选、对比。如果是非急需品,不少消费者会加购,在平台促销的时候下单,满200-30,满300-50对很多人来说诱惑力挺大。

直播是价格+冲动逻辑,主打的就是降价,短时间内的消费冲动,而且一旦错过直播,确实在官方旗舰店的价格更贵。

除非短期砸入足够的预算,否则短期看到效果是很难的,尤其对于那些本身预算投入就不多的品牌而言,至少也要1-2个月看到GMV效果,还是建立在投放能力不错情况下。如果基础销量不低,那要看到明显的增长就更难了。

9. 刚投放,就投流

相比较于不确定性的达人投放,投流至少ROI有确定性。

但实际上,投流不仅ROI不高,还特别费钱,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轻轻松松就花出去了,品牌方知道不赚钱,但是不敢停,因为一停更没有流量。

产品对于消费者心智的影响,应该是持续的,不仅仅是通过算法主动触达消费者,更应该是在消费者产生兴趣后的搜索,也应找到产品不少的正面笔记。

但是很多一开始就投流的品牌方,忽略了消费者的决策链路,以为消费者看完种草笔记就购买,基础的笔记数都没有铺设,最后投放的效率低